“苏—30”的引擎动力系统,已经达到了美国21世纪主战飞机的标准。“苏—30”战斗机的实用作战半径为2300公里,实用升限为18000米。
如此之大的作战半径和航程,使“苏—30”可以进行跨洲飞行或者越海作战,堪称“跨海神鹰”。
先进的电子设备与空中指挥系统,使“苏—30”足以担起空中指挥所的角色。
1架“苏—30”战斗机可以同时指挥4架“苏—27”战斗机。其本身的作战效能比“苏—27”高出1.5倍。高级头盔式瞄准系统使飞行员只需通过“看”就能给自己的导弹发出攻击指令,从而大大缩短了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。这种能力在超低空飞行作战中显得尤其重要。
在苏—30机身下的两个引擎之间,装备有后视空对空雷达,这意味着“苏—30”战斗机的飞行员无需掉头,就能向从后面袭来的敌方战斗机杀个“回马枪”——向后面发射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。这种“回马枪”的导弹发射能力曾让驻莫斯科的美国空军武官惊讶不已。
“苏—30”还有如下优点。
首先是超低空持续飞行能力。其独具特色的沿地形自动飞行性能,使飞机有遇山爬高、逢峡谷穿越的本领。“苏—30”这一独特的性能只有美国的“B—IB”战略轰炸机可以相媲美。其次是极强的防护能力。“苏—30”所有的防护结构加起来足足有1480公斤,这些防护设备可以让“苏—30”自如地低空穿行在空防严密的敌方领空。第三是出色的隐身性能。美国的F—15战斗机并没有任何的隐形能力,而“苏—30”通过减小其雷达、热成像和目视信号达到了良好的隐身效果。据透露,“苏—30”在雷达屏幕上的显示比美国的F—111和F—15E都小得多。第四是无法比拟的舒适性。包括美国B—52在内的战略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在执行长途攻击任务时,飞行员本身都十分遭罪,因为他们只能牢牢地被固定在弹射座椅上,并且戴着氧气设备,而“苏—30”空气调节系统在2400米至10000米高度仍能让机舱保持一定的压力,所以飞行员根本无需戴氧气面罩,这可以使飞行员在长途奔袭中保持充沛的精力。而且,一旦飞机遭受致命的损坏,那么“苏—30”飞行员的紧急逃生系统从飞机中弹射出来的时间比“苏—27”快3倍。